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南接秦岭,北瞰黄河,“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
“华山自古一条道”,若身临其境,奇峰峭壁、险径危石、鬼斧神工,令游者不胜惊骇、叹为观止,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因此,在国人的心中,无论从海拔还是精神上讲,华山都是一种高度,让所有想一睹其尊荣的人既神往之,又畏惧之。有生之年若能亲睹其雄姿,感受其跳动的脉搏,该是此生一幸!
机会终于来了。
幸运的是,今年地质调查院新开展的项目——华阴铜多金属项目就在华山附近的陕西省华阴市。按照院里规定,在野外工作开展一段时期之后,要不定期的对各个项目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所以在4月下旬我有幸与安全保卫科罗科长一同奔赴那里,得以亲身领略华山之美、感受地质之魂。
华阴市某普查项目是我院于今年年初签订的社会地质项目,工作区位于秦岭北麓,山陡峰峻、丛林密布,人迹罕至。我们所处的矿区位于山的阳坡——海拔接近2300米的山顶处。矿区内高差近1000米。这里地势陡峭,山高林密,根本无路可走。冻土消融造成的山坡湿滑泥泞,这些都为地质踏勘带来诸多困难,更增加了潜在的危险性。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队员的体力消耗,项目组经过缜密考虑,决定在海拔2000余米的山腰安营扎寨。
检查组一行到达矿区驻地时已近中午。直到傍晚,才等到小伙子们拖着疲惫的身体下山。当队员们看到我们时,虽然个个脸色通红,汗流浃背,但仍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无论是年过半百的老胡工,还是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新学生李行,言谈举止无不包含着对地质工作的热爱和对艰难困苦的藐视,那种属于地质队员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已经成为一粒种子,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这几个小伙子都是院里的技术骨干:野外项目负责张红亮既年轻帅气,又有才气;智谋双全的吕星海、刘文波虽然都是张红亮的前辈,又是其他项目的主管负责,但在此地却都自愿做他的辅助,甘当幕后英雄,其胸怀和气度可见一斑;另外还有踏实能干的李行、风趣幽默的卫江旗等。
在对我们的到来稍事寒暄后,张红亮先是把前期的工作给我们做了简略汇报,而后又把我们即将进行的工作行程做了简要部署。他的工作汇报言简意赅,工作安排井然有序,责任到位、条理性强,那种精干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还真有点大将风范,我为地调院有如此年轻有为的接力人感到由衷的欣慰。
张红亮告诉我们,由于山路崎岖,陡崖遍布,普通的猎豹车根本上不去,即便是长春哈弗上去也要喘上半天,因此,看似不远的矿区来回却要花费七八个小时。往往是早晨不到七点开始出发,等晚上回到驻地时已是夜里八点了,有时甚至更晚。为了能提高工作效率,云南青海分院院长刘恩法与野外项目负责张红亮决定到远离驻地的工区另一端去找临时驻地。他们从早晨七点出发,到了中午一点左右才选好了场地,随后他们就急急忙忙的往回赶。走了一段时间后,在路上打听得知,那里离他们的驻地还有大约3公里的脚程,可当他们又走了大约5公里时,得知距离他们的驻地还有七八公里。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他们只好借助索道下山。等他们费尽周折到达华阴县城时,已是晚上11点了。无奈,他们只好在华阴县城将就了一晚,第二天天不亮,他们就赶回了驻地,那一次可把他们累惨了,至今说起仍心有余悸。汲取这次的教训,为了不耽误工期,他们最终决定在离矿区不远处搭建临时帐篷,虽然吃住很不方便,但只要是对工作有利,队员们毫无怨言。
作为一名老地质队员,我知道在险山密林中穿梭的个中辛苦,因此,在准备慰问他们之前我便做了等待他们诉苦、抱怨、要待遇的思想准备。然而,在看到他们的一刹那,我打消了心中的顾虑。那样饱满、热情、灿烂的笑脸,那样无可遮掩的青春朝气,那样浑身流溢的勃勃生机,如一轮喷薄的朝阳,因光芒四射而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是啊,悬崖、峭壁、丛林、猛兽对地质队员来说算的了什么呢?它们只不过是激情的青春岁月里一道道别致的风景罢了,而他们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原始密林中留下的足迹却印证了那句:
“没有比地质人更高的山,没有比地质人的脚更长的路!”
我终于领略到了华山之美:美在其险,美在其峻,美在其奇。但那只是作为一个游人借助于人工石基、索道才能看到的天下奇观。而我们地质人在渺无人烟的密林中印出的道道足迹却美出其风骨,美出其神韵——那是地勘四院的年轻人用青春和热血在其项背上朝着我们心中的梦想迈出的坚实步伐,那才是华山真实的魅力所在——真正的华山魂!